第一健康管理网

快捷方式:发布信息| 收藏公司

批发补脾益气滋咳润肺宁夏五宝之黄

产品/服务:
有效期至: 长期有效
最后更新: 2018-12-08 06:01
单价:
面议
供货总量:
10000
立即询价

(发货期限: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天内发货)

诚信档案

  • 所在地区:宁夏
  •   
  • 收藏本公司 人气:633
    • 详细说明
    • 规格参数
    • 联系方式
    品名 甘草产地 宁夏产品属性 根茎类性 平味 甘毒性 无毒甘草片 宁夏特产五宝之黄宝/补脾益气/滋咳润肺药材 200g/袋甘草又名蜜草,以味道甜而得名,自古还有“灵草&dquo;、“国老&dquo;的美名。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、光果甘草、黄甘草、胀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。主产于中国北方,以内蒙古、甘肃等地所产者为著名。商品药材中又有粉甘草(即去皮甘草)和带皮甘草之分。粉甘草,也叫粉草,是以外表平坦,淡黄色、纤维性、有纵皱纹者为佳;带皮甘草是以外皮细紧、有皱沟、红棕色、质坚实、粉性足、断面黄白色者为佳。入药,粉甘草较带皮甘草为优。甘草性味甘,平。人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本品生者(生甘草、粉甘草)入药,能泻火解毒、润肺祛痰止咳,用于治疗咽喉肿痛,以及药物、食物中毒,咳嗽哮喘等症;炙后入药,能益气补中、缓急止痛、缓和药性,用于治疗心气不足、心悸怔忡、脉结代、脾胃虚弱、气血不足、倦怠无力,以及腹中痉挛急疼痛等症。甘草的药性缓和,可升、可降,可以与补药、泻药、寒药、温药、凉药等各类药物配合使用,并有调和药性的作用。 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茎。甘草根茎上端的芦头部分称为甘草头,根的末梢部分或细小根称为甘草梢,亦可入药。秋季采挖,截段晒干备用。甘草可生用或蜜炙使用,生用者称为生甘草,蜜炙使用者称为炙甘草。主产于内蒙古、甘肃、陕西、山西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河北、青海、新疆等地。甘草味甘性平,生品微凉,炙品微温,无毒,能入心、脾、胃、肺经。功能益气补中、缓急止痛、化痰止咳、清热解毒、调和诸药。炙用,治脾胃虚弱,食少纳呆,腹痛便溏,劳倦发热,肺痿咳嗽,心悸气短;生用,治咽喉肿痛,痈疽疮疡,解药食之毒。《神农本草经》将甘草列为上品,说甘草有坚筋骨、长肌肉、倍气力及解毒之功,能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与金疮肿。《名医别录》说甘草能温中、下气、止咳止渴、解百药毒。甘草适合人群:1. 适宜胃溃疡者、十二指肠溃疡者、神经衰弱者、支气管哮喘者、血栓静脉炎患者。2. 湿阻中满、呕恶及水肿胀满者禁服。甘草食疗作用:甘草味甘,性平;归脾、胃、心、肺经;气和性缓,可升可降;具有益气补中,缓急止痛,润肺止咳,泻火解毒,调和药性的功效;主治脾胃虚弱,食少倦怠,心悸气短,脏躁证,腹痛泻痢,四肢挛痛,咳嗽气喘,咽喉肿痛,口舌生疮,小便淋痛,痈疮肿毒,药食中毒。甘草食物相克:甘草恶远志,反大戟、芫花、甘遂、海藻。甘草做法指导:1. 调和诸药量宜小,作为主药量稍大,用于中毒抢救量宜大。2. 补中缓急宜炙用,清热解毒、止咳宜生用。3. 若脾胃虚弱,中气不足,气短乏力,食少便溏者,常与人参、白术、茯苓同用。4.脾胃虚寒,脘腹挛急作痛者,可与桂枝、芍药、饴糖配用,以温中补虚,和里缓急。5.外感风寒咳嗽者,常与麻黄、杏仁同用。6. 咽喉肿痛者,可单用煎服,亦可与桔梗同用,以增解毒利咽之功。【国老——众药之王】甘草入药已有悠久历史。早在二千多年前,《神农本草经》就将其列为药之上乘。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“国老&dquo;,并言:“此草最为众药之王,经方少有不用者。&dquo;“国老&dquo;,即帝师之称。把甘草推崇为药之“帝师&dquo;,其原因正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所释:“诸药中甘草为君,治七十二种乳石毒,解一千二百草木毒,调和众药有功,故有‘国老&squo;之号。&dquo;据测定,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多在百分之十左右,还有甘露醇、葡萄糖等多种成分。由于甘草酸的甜度高于蔗糖五十倍,甘草真是名副其实的“甜草&dquo;。【甘草加工————两草五节】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须根,晒干。采挖后的甘草在加工时严守传统工艺,做到皮净身干,单条顺直,两头见刀,口径整新,根茎分拢,按类归等。甘草依据取材部位和质量优劣,茎分“两草&dquo;,根分“五节&dquo;。茎分两草是一曰白粉草,即鲜草剥去外皮者;一曰大草,即适于药用之茎。根分五节是:大节、中节、小节、毛条、疙瘩头。【注意】不宜与大戟、芫花、甘遂同用。不可与鲤鱼同食,同食会中毒。【贮藏】置通风干燥处,防蛀。用途可用作甜味及芳香高赤,有增甜、增香的作用。多用作食品、饮料和糖果的调味。用法用量泡水、泡酒、炖肉、煲汤等,3-9克为宜。传说典故甘草,是中药中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。其药性和缓,能调和诸药。所以,在许多处方中都由它“ 压轴&dquo;,称“甘国佬&dquo;围绕着甘草的发现也有一段有趣的传说。  从前,某乡村中有一老医生,医术精湛。一次他赴外地为人看病,临行给徒弟留了几包事先开好的药,准备应付家里来的病人。谁知他多日未回,留的那几包药快要用完了。徒弟无法,只好把院里烧水用的嚼起来甜丝丝的干柴切碎包起来,妄称是师傅走时留下的。谁知那些患了脾胃虚弱的病人、患有咳嗽痰多的病人、患有咽痛的病人、患有痈疽肿痛的病人、患有小儿胎毒的孩童吃了这些甜丝丝的干柴,病都好了。这种干柴,就是甘草。从此,甘草入药,沿用至今。详细介绍联系QQ254087790电话13709583980

    您可以通过以下类目找到类似信息:

     

    免责声明: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员负责。第一健康管理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
    友情提醒:为规避购买风险,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!